我仍存活在這經緯度的靈魂 – 2010-2025 之自身十碟
(#序)
身心轉變無法出賣。相比前半生青春年華,對華語音樂的依賴明顯少了。
雖然有幸做過幾次坊間金曲獎的小評審,但著眼的多是我城的音樂,
到了四年前靈魂覺醒後,對於同頻共振的歌手,多了相知的熟悉感,
所以看到十碟的排位,就長這樣。
(視角如下: 第一項中間是年代最有代表性的,
第二在冠軍左側,第三在冠軍右側,如此類推。)
(#1/#6)
「無名序」(#1)屬於靈魂上最佳毫無懸念。「無常論」(#6)雖然沒有覺醒頓悟的驚嘆,
但亦具與自身相仿的共時性。「無名故事」不多說,由「如斯」開始,發出「時不予我」的時代吶喊:
「試問如斯世代//誰虧欠下一代//試問誰可躲開//
躲於這樹蔭下//可分清善惡麼」
一切的因與果//總會道破//試問如斯世代//
你可蝸居於//誰拼出的未來」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
但甚至成為帝女花,面對國破家亡,也只得眼巴巴服毒,迷離彷彿地完結這期人生。
轉生成現代平民,「凝視顛覆世紀」,但今次學乖了,
「自創傳奇//未會拋棄自己//在瘋癲中繪出詩篇裡那種完美」,
「這副軀殼醒覺//讓我思想脫離//歡愉與痛悲」,社交媒體、娛樂文化,
看似麻醉劑,但糖衣包裝的良藥,新生代願意接受,
智慧如燈,能破愚癡之闇。
經過「無名 // 無明」,就能明白「無常」的意義。
跟新相識之好友互相祝願「Glow with the Flow」,
「方知好中亦有差」,「陰與陽中貪嗔與癡」,
無常不是消極,而是蘊藏「變更」的可能性。
萬物無褒貶,實情乃一體。
「路完仍尚有//美滿也仿似//咒」
「一世拼命 圈外有圈 赤子換赤手」
「初心卻永久//俗世喧圈的缺口//每秒辛酸都拍手
//信未來如萬有//天天過已足夠」
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沒有經歷,沒有緣起,經歷不了當下的力量,因為,
順因隨緣,才能在漂流記中,感受到蕩漾的新奇美好。
(#7/#10)
「跨過二元,逾越生死」
百年人生,五味紛陳。三隻女聲專輯,雖是身歷異境,但萬事朝宗,
訴說都是一切行為的必要。
想念不分生前死後,能紀念就是長存。
(#10)「還是想念」文案中心思維多是家家對亡母的追思,在受恩兒女心中,
母親有難以代替的地位。就算已經化成輕煙羽化成仙,思念依然長存,
推己及人,把愛推給好友,寵物,甚至於自己。
而「怪美的」(#7)懷念的,是霸凌下過世的「玫瑰少年」葉永鋕。
「永誌不忘//往事不如煙」,在尚存一息自由空氣的世間,
性別流動、同性婚姻不再視為污名,也許這暫未能成為主流標準,
但「能夠成為我自己」這種決定,總有讓人艷羨的能力。
(#9/#5)
「回家的路,終需要自己去走。」
兩位都是潛藏多年的選秀高手,但擁有自己的專集,卻要等到多年以後。
當然,最後精心發行的成品,不止聽眾傳頌,還可憑此奪得獎項。
默默拼耘,皆因念念不忘;精品必然會有迴響,德必有鄰。
先寫洪珮瑜的「明室」(#9)。在「超級偶像」中,因歌者演繹「雙棲動物」而被筆者留意,然後聽到兩張精選輯的,一隻是蔡健雅與小寒創作的「踮起腳尖愛」;另一隻是獲金曲獎幾個入圍排名的「AI怎會愛」。「借來的舊鋼琴 還沒寫出一首
我的歌」,也許是聽得太多聽眾詢問,在2022年,終於發行專輯「明室」。
除了點題自問的「明室」,也有比較諧趣的「廢到月亮」、講述親情的、感情的也有。
當文青歌手人設逐漸在新生代面前崩塌,長江後浪推前浪,小清新喜好者可以有多一個選擇。
然後到小巧的「Strength of Weakness」(#5)。雖是迷你專輯,但喻意卻是重量級。
「雅俗」製作班底,在現今的香港,可算是可一但不知可再;
「煩可寧」與「不藥而癒」,到底救度多少在苦海上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患者們?
「樂壇社工//癒癒者」在世代傷痕後如雨後春筍,渡人者眾,剛好搭上新時代思想的順風車,
不論是自身斷食、頌缽、甚至占星水晶、薩滿,各有各的幫助方法,但讓人心靈安定的效用,卻不離其宗。
Jer & J1M3的在小克文已講過(#3/#4),不贅。
今兒我們講陳健安的<<未知之知>>(#6)和蔡健雅的<<Depart>>(#2)。
惡夢常有,因為要直面未知的恐懼,所有才有「夢=小小的死亡」一說。
專輯有點倒叙的編排,「未知道」是不論如何,都要相信未知的未來,
但為何作這個決定?是因為疫情受限,沒有工作營役,生活無所著落,
輕鬆生活卻恐懼大限將至。也許是日思夜想之故,
心愛的人因各種緣起頓成幻夢,在娑婆世間藉夢傾心吐意,
曾經錯過,今生面對同樣情景,就不要重覆犯錯。無論如何結合,
愛都不應被詛咒,在此期生命後,約定於未來的夢幻島,與累世的相識知己重遇。
在未到那天之前,我們依然要繼續好好生活。
到最後慣例,At Last not At Least.
雖然不是年代最佳專集,但重要性卻是不亞於此。
「觀天地,觀自己,觀眾生」。在變變變生命力觀看動物生活與被殺 / 被滅,
憐憫心生起明白眾生平等;在照片、文字或是不同場合中勾起舊回憶,放在心裡回味,可以是一個衝動的浪漫選擇;但更重要的是,允許自己有記憶而不是抑壓,畢竟這是完整生活的一部份,無論快樂與否,我們依然擇善固執。
若果自力不能放下,那一聲禱告、一聲心咒、祝福的念自然有其力量,
獨特的那個對境會收到的,最少我相信。 |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
1
評分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