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燕姿三年前推出的《克卜勒》專輯, 你聽了幾多次? 你問我的話, 我會老實答你: 「不多」.
作為孫燕姿的長年粉絲, 擁有多張孫燕姿的唱片, 這張專輯目前放在唱片櫃的後排, 被她的好些舊作遮蓋, 即是代表聽得不多, 也不覺得自己日後會經常拿來聽.
《克卜勒》走治癒路線, 不差, 但也未夠好. 當同齡女歌手尋求突破之際, 孫燕姿近乎原地踏步. 終於, 等到了《跳舞的梵谷》. 以理智與瘋狂並行作定位, 試圖釋放潛藏內心的野獸, 展示不為人知的一面. 穿上《風衣》, 孫燕姿踏上尋找回憶之途. 結他及鋼琴輕奏, 略帶悲傷回顧過往. 靠歷練拼貼而成的風衣, 陪著她走過風雨, 練成感恩的心. 理智的孫燕姿, 較以往沉實, 仍舊教人動容. 鋼琴主導的《我很愉快》, 旋律與編曲更淡, 與歌名形成反差. 配上弦樂及音效, 顯出歌者的空虛與哀傷, 唱出以往的外放型苦情歌所沒有的感覺.
寂靜中的高音, 加上詭異的音效, 喚醒了孫燕姿的瘋狂. 《跳舞的梵谷》帶大家觀賞梵高的畫作, 感受他的精神狀態. 《The Starry Night》的迷離, 在第一段pre chorus現身, 並貫穿全曲. 稍為收力的演繹, 沒有如《慢慢來》般奔放, 卻構成了孫燕姿的新曲風, 從回憶出走, 釋放另一個我. 《天越亮,夜越黑》的歌劇式前奏, 延續詭秘; 仿如踏在木板上的聲音, 似是爭扎; 副歌的高昂, 帶領新的我堅定向前. 只是高昂得太早, 聽者未能調適.
孫燕姿與老拍檔李偲菘及易家揚合體, 《天天年年》是全碟最有舊作味道的一首, 詞意與《風衣》類近, 想是為老歌迷而設. 同屬三人合作的《漂浮群島》, 以搖滾路線配上rap, 讓渴望出走的孫燕姿再以瘋狂一面示人. 方文山筆下的《超人類》, 承接了《漂浮群島》的自我, 不自誇特別, 卻敢做敢愛. 李偲菘的旋律及Martin Tang的編曲, 前段稍嫌公式, 未能完全發揮詞意, 但C段的變調做得出色, 挽救了整首歌, 連帶最後副歌也展現出動感. 《充氧期》的pop rock亦切合自由自主的態度.
鳥飛與梵音的前奏, 營造《平日快樂》的靈性. 結他與太鼓, 加上穿插其中的嗩吶與三角鈴, 豐富歌詞的哲理. 孫燕姿作詞的《極美》壓軸, 與《風衣》首尾呼應, 淡淡的歌聲, 不張狂, 不造作, 擁抱自我, 享受歷程. 孫燕姿發片前, 曾與朋友談過, 究竟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孫燕姿?
《天黑黑》《我要的幸福》的青春? 《雨天》《害怕》的脆弱? 《我不難過》《我懷念的》的苦戀? 《慢慢來》《奔》的奔放? 孫燕姿不再是小女生, 就讓她們留在過去吧, 現時再做這類歌, 恐怕也難以超越. 出道十多年, 多了歷練, 走過高低起跌, 休息後再重新出發. 《我的愛》《The Moment》的自主與尋覓, 《逆光》《明日的記憶》的堅持與勇敢, 才最適合當下的孫燕姿. 《跳舞的梵谷》以此出發, 用十首歌, 陪大家走過生命的其中一個章節.
不追求萬人合唱並肩走, 加強編曲, 也轉了唱腔. 這趟旅程, 孫燕姿走得比以往踏實. 真正的瘋狂不算多見, 只是偶爾曝光, 讓大家更認識孫燕姿的可能性, 重點還是落在回憶與自主, 為人生下註腳.
這張專輯, 對孫燕姿來說是破舊立新, 但在華語區, 未算做到承先啟後. 不過, 明年的金曲獎, 應該還會有相當的提名. 得獎與否, 當然視乎評審的組成, 更在於業界認為何時應為A Lin加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