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被選中的何韻詩

本帖最後由 powerful 於 2024-6-13 09:03 編輯

【被選中的何韻詩】

2019 迄今五年,期間劇變的,可以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城市。有個剛過三十一歲、如今身陷囹圄的年輕人,十年前說過一句話: 「我哋係被時代選中嘅細路」。被選中的一代,是隨機,還是命運? 47人是在53人中被選中,53人中又是被數十萬人選中…  這說法看來很被動,似是一直被推著走。但在重重限制下,我們能主動去反應及作為嗎?  現實空間難移半步,或往藝術創造尋,最終反過來給現實啟示。

2019年6月12日之後有了「612基金」,有了信託人,有了國安法,有了拘捕令,到保釋與沒收護照。本是樂壇天后的何韻詩,在雨傘運動後,離開唱片公司集團,獨立自組,走到現在。從紅館與巡迴演唱,到無法出境,在本地也容不下公開演出的空間。門面看是向下走到谷底,主流眼中少了公眾曝光與商業機會; 然而藝術的眼光,或在物質世界底下看不見的價值判斷角度,何韻詩正處於重生階段,或是真正開展其美好藝術生命的時刻。我們有幸在這時代因大環境的限制而見證,2023年底推出的《威廉》、2024年5月的網上音樂會,宣示著何韻詩 – 創作者的蛻變。

這段轉化,大致可分作三段時期說明,而每段時期都有留下種子,發展成今日活在當下處境的她。從偶像學習到「艷光四射」的表演者 (2000-2008) ,到回應並介入社會姿態的異議者 (2008-2016),再過渡到當下的作者 (2016-2024): 「找回原本的那一個我」,能將過去消化、沉澱,提煉到作品中昇華。

--

表演者

追溯最初,梅艷芳是必然出現的名字。從百變的形象服飾,到不同曲風舞種皆能駕馭,獨特的聲線與台風,梅艷芳可算各方面皆屬全能的表演者,是完美的學習模範。何韻詩「被選中」為她的高徒,不止聲音演繹上相像,也承傳了其舞台資本,怎樣取悅最多的觀眾,營造最大的效果。

何韻詩在2005年向八十年代偶像致敬的專輯【艷光四射】,就是這路線最燦爛的印證,從包裝到歌路皆將高能量投射到外並放大。【艷光四射】以香港流行文化盛世的表演風格作橋樑,讓她繼承了逝世的偶像與師傅,初踏天后台階 (同年首奪商業電台頒獎禮的女歌手銀獎),同時亦確立了固定班底 (青山大樂隊),打好實力基礎。只是後來何韻詩也在訪問 (U Magazine 第299期) 承認: 「這段時間最不像原來的自己」。

點題作《艷光四射》日後常被大眾引用副歌歌詞「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卻忘了歌詞脈絡本來重點實在於之後四大字: 「燒滾/搞好氣氛」。以聲色藝魅力娛樂眾生,才是香港的舞台表演者,從黃金年代沿襲下來的「責任」。何韻詩加盟東亞迎來《艷光四射》,到離開寰亞創立自家品牌的首作《是有種人》就以「哪管這叫,娛樂還是責任」作回應,林夕與黃偉文隔了十年的對答,饒有意思。

--

異議者

梅艷芳的影響不單在舞台上,於社會敢言、衝破禁忌的意識,也在何韻詩身上體現,只是選上何韻詩的時勢不一樣,亦與其個人身份遭遇有更緊密的結合。

第一個層面與性別性向平權運動相關,何韻詩出道早期,已有作品將露絲瑪莉分拆兩個同性人物的暗示,到2005年參演舞台劇【梁祝下世傳奇】,黃偉文再寫出《勞斯.萊斯》,因著「梁祝」再世的故事框架,訊息及情感更突出,成為歌者事業里程碑。及後其親自譜曲的《光明會》與《金剛經》既帶前段所指,燒滾場內觀眾興奮情緒的作用,同時亦集結著身份認同的力量。2013年主力國語市場的【共存】也適逢港台兩地爭取相關權利的熱潮。

【梁祝】也讓何韻詩重唱了黃耀明的《禁色》,是兩代樂壇另一重要脈絡的美妙延續 (2016年的【Dear Friends】演唱會也再選唱)。不論樂壇上抑或社會參與上,黃耀明與她也一直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及至新近的《威廉》,他幫助她突破樽頸,找到新的表達聲音。

過了三十歲的關口,也許都是師承梅艷芳俠義,何韻詩自覺更有與社會連結的使命,在周國賢、黃偉文據她成長回憶寫了滿載情懷的《滿地可》後,她投身製作兩張極具野心之作【Ten Days in the Madhouse】與【Heroes】。前者結合《十日談》影像去聚焦精神病患的故事,後者歌頌社會英雄,指涉當代現象,開始重視詞作話題,甚於音樂性及旋律的追求。跟著有上述提及的【共存】,語言面向大中華(港台為主),標榜包容共融的宏大課題。翌年雨傘運動爆發,何韻詩就重返香港基地至今。

若沒有這場運動,何韻詩會否更全面向台灣市場發展,有更具規模的國語碟,及向兩岸三地進發的演唱會?  何韻詩在這轉捩點再一次被選中,但一如之前的命運關口,她選擇面向它。《是有種人》《親愛的黑色》分別指向【十八種香港】於香港區內巡演的主題,及之後集結小店及樂迷支持而籌組的【Dear Friend】紅館個唱,可見何韻詩此時所盛載的政治身份。不復音樂上的直接愉悅,全化為宣言與行動,也反映著當時香港的傘落社區取向,累積著沉重而待爆發的情緒。

【Dear Friend】初見何韻詩音樂路上從簡的傾向,非出自美學考量,而僅是資源限制所迫。此時的她,仍希望以最小的道具,透過其技巧,傳達到場內更繽紛的色彩,以群眾的歡呼聲包圍,還是喧鬧,不過少了娛樂,多了責任。當時已撰文寫過她重拾創作身份的自省/自覺,卻原來還未到盡處。那些過去寫下的文字,要到當下才真的貼切形容何韻詩的狀態。被壓制空間到不得不掃除內在的雜念之時,連群眾聲音都剝去,才回到自身,真正的純粹,純樸而赤裸。

--

創作者

何韻詩「回到自己」的音樂路,其實從開首就已存在,卻總被不同的外來元素及想法蓋過。她有梅艷芳重視聲色技藝的基本功作參照,同時有新世代所重視「我口唱我歌」的唱作能力。何韻詩幾乎從來不缺席在其專輯曲目的創作名單,早期有《天使藍》、《Shampoo》、《鬼》等,2005年末最風光之時,她為自己寫了《圓滿》作回顧 (王雙駿替她配上《花見》映襯)。上述提過最不像她的【艷光四射】也收錄了《如無意外》; 【梁祝】《勞斯.萊斯》之先,第一首面世的是她的《化蝶》。她為他人作曲則相當罕有,除了商業名義的合唱歌外,就只有起初給梅艷芳的一首,以及陳文媛填詞兼主唱的《下個密碼》。這次音樂會正正選了這冷門的曲目,也正是如今「迷你」的佈局,才能容納她與陳文媛之間的密碼。

何韻詩一直都能抱著結他、掃著和弦就唱歌,不需華麗的編曲、強大的音響、歌迷的吶喊,只是因為背負著娛樂大眾的標籤,才把這邊緣化到角落去,僅為個唱小環節去展示才華,與展示真實的自我有一段距離。十多年前曾有一張專輯提示著如斯自由清新的她,就是其剛闖華語歌壇的【無名詩】,只是跟著身份政治的發展,她兩年後發第二張【共存】,已有更複雜的考量。

2024年的網上音樂會,相比2021時網上直播、2017 全黑主調紅館演唱的狀態,就可見其一步步的回轉,從最大型場館的公開「表演式」,慢慢過渡到更私密的,更自我的表達。她長時間在演唱期間閉起雙眼,有違主流教條要與觀眾/鏡頭眼神交流去表現魅力,突顯了她今次所唱的對象,首先是自己,尋找內裏的,先於服事他人。要習慣,但適應過後就能奏出/唱出不一樣。沒有偌大空間的音響,聲音其實更集中更有穿透力,將多餘的色水拿走後,更聽得到她原來的音貌,而往日的經驗與技巧,也會被吸納於她的內在,消化過後更渾然天成,不需用力強調。聽起來自然,卻不是無為達致,而需要精準的呼吸、節奏及情緒控制。

精煉、簡約,可概括何韻詩音樂的現狀,最優秀的示範正是《威廉》,可以肯定的說: 《威廉》是何韻詩生涯代表作,代表了她音樂視野的一大躍進。重返初時的直率,卻不再青澀,而是有所歷練,帶有距離的回望,因此免卻稚嫩的感傷,而是成熟的記載,有情感但控制著不沉溺進去; 擺脫近年的嘮叨,詞句省略,取捨過濾不必要的文字與音符,剩下密碼般的暗示,但不須完全拆解,都能融會箇中境界,感性共鳴比理性認知或更接近真理內核。老拍檔李端嫻的編曲也配合簡單的設置,管樂與提琴引領塵封回憶的召喚,更重要是兩把結他以掃弦重置的對話,找來青蔥的唱作人Gwenji 與何韻詩對彈,彷若自己面向年輕的鏡像,即詞意的威廉與自己,也聯想到電影《填詞L》的冰雪兩生花(吳冰與鍾雪瑩),或《但願人長久》兩姊妹,「一人留守,一人前行」意象如斯突出,如斯教人懷念、神傷,又復釋懷,懂得勇敢繼續走。

《本世紀最怪》以遊戲練習般找尋合適的音和詞,不盡精緻,卻有頑皮嘗新的氣息,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也許正是如此,讓她重新演繹了師傅的《比生命更大》,不再僅是十年前【Recollection】的懷舊致敬,而是承認從前 (師徒連結永存) 的同時,也找到自己應對的方法,具備脫舊迎新的「超越性」意義。

不能離開,也不能公開盡訴一切,在創作的減法下,如今的何韻詩,洗盡鉛華,外在形式剝落加工的、內在靈魂挖掘自然的,促使內外的精進。聽她現場流淚的感言,恍若新生見證。「失去就是富有」- 何韻詩在2011年作出《拋磚引玉》時,大抵沒有想過之後的年頭,這首歌會一直有著意義的層遞,失去愈多,得著更多 - 失去就是富有,囚困就是自由。囹圄意味著不幸,卻原來有轉化的可能: 正因所有外在的事物都剝去,才能觀照真正的自我,領略真正身處世上的位置,及可輸出的價值。越施加外來枷鎖,更鑽深一層去探見內心,裏面專屬自我的一大片廣闊天地,在其中游走,無人能管、能阻。

說起來或帶諷刺,何韻詩新的創作方法,比能夠巡迴表演時,更為自由,不需將口號或理念植入歌曲說教,而是「詩」與「胡說」,拿走了的元素,反是接近真理 / 自由的阻礙。何韻詩沒有經歷這一切跌宕,仍會是一流的表演者,跟很多樂壇浮沉的前輩無異,現在的她,則是獨特的,有她的靈魂和故事,在歌曲裏頭。

到此,所謂的「選中」命運,是福是禍,在乎個人的取態,終究是自主的選擇,而非只為客觀條件使然。梅艷芳的「選中」,除了有新秀評審頒獎的偶遇,也需何韻詩本來所鍛鍊的實力,得以把握這機會受到注目; 及後的努力爭取,才換得愛徒名分。同樣2014年的分岔路,被選中成為運動的爆發瞬間,不是所有本地藝人選擇去唱《撐起雨傘》。2019年6月12日這轉捩點及之後半年的事,不是人人都會站在何韻詩的身位,自不是每一個都會落入何韻詩的待遇。亦不是每個唱作歌手,都可以因著這些限制的契機,檢視自身的創作而得到突破。與其指向被動的挑選,不如肯定何韻詩每個選擇,沿著窄路,打通了一代本地流行歌手難以找到的「青空」。

於是,就在命定紀念的這一天,將這文章獻給屬於香港樂壇的何韻詩。樂見她創作及表演的全新階段; 亦恭喜她在2023年度香港樂評選得到的肯定,成為首位同時得到年度歌曲、旋律、歌詞的音樂人。如同歌者在五月音樂會的分享所言,相信這是一個美麗的開始。若能有實體專輯結集新曲,相信必然成為香港樂壇歷史一次重要的紀錄。相隔上張已過十年,正好能對照她已跨越了多少的樊籬。從表面的花巧,重回赤誠的內心,無關乎政治與身份,而是超越一切的自由誌。

寫於 2024.06.12
查柏朗

--

附上我在香港樂評選所寫的點評:

再找不到公開表演的空間,再難以帶上華麗舞台的製作,脫去這些外衣,觀照內在變化後,終見何菇衝破心理關口,放下執着,瀟灑踏進新階段。

清爽而連綿的結他(偶有管樂、提琴烘托感染力)、單詞組合勾起成長哀樂的聯想、短詩般的對比句,簡潔、精練、睿智、赤誠,比當年《滿地可》情懷不減,卻更淡然豁達,體現更高的造詣與修為。

樂園、過山車、遊戲指向無憂的青春年華;夏天到雪至冬季見時月、溫度、周邊環境的變化;兩段「有些」「某些」的對照,襯托了副歌對兩個「一人」踏上不同路向的描述。而「我」對「你」的回話,歌名的指向對象,私密的暗示,是詩歌,是胡說,僅一線之距,卻只有當事人能理解其微小差別。

《威廉》正以易懂而精煉的詞句堆疊出歌者跨越了年月及重重經歷的沉澱。

不需探究隱喻對象,不需長篇大論宣言或道理,就單單說句依然安好,找回原本的一個我,已勝萬語千言。

延伸分享過去文章,分別寫於 2011 及 2016:
何韻詩的華語音樂路 – 無名詩後一片青空
何韻詩 Dear Friend, 演唱會 2016

威廉真係好好聽
SSN Chart (21 Jun)  冠軍: 波希米亞(沒有)狂想曲 - 林奕匡  |  亞軍: 雙兒

TOP

寫得太好
SUNDAY MUSIC CHART WEEK 23
1. 慢性分手 2. 隔牆有耳 3. 討好式戀愛

TOP

寫得好好
HOCC睇到呢篇文應該好感動,不捨不棄的歌迷或有不少,但知音難覓。

TOP

多謝大家咁長文都睇,唔知 hocc 睇到係好定唔好啊,只想佢安好

TOP

返回列表